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动态 > 新闻中心
和•好 | 引入心理疏导机制,家事因“和”而解
日期: 2023-10-12 浏览次数:

1697073868737058374.jpg

编者按:中华民族讲究“和合”,由来已久。万物有其道,和合自生息。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亦注重传承发扬中华传统“和文化”,倡导以和为贵、和美与共、和合共赢等价值理念,综合运用情、理、法等手段,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化解在根源。

“这次起诉到法院,在法官和调解员老师的帮助下,我俩不仅没有离婚,反而收获了很多,更加明白婚姻生活的真谛,真是谢谢!”近日,鼓楼法院辛果工作室成功调解一起离婚纠纷案件,夫妻二人重修于好,将喜糖和锦旗特意送来法院。

纠葛:“我要离婚!这日子没法过了”

这起离婚纠纷,系因夫妻双方在面对家庭生活琐事时,沟通不到位、处理不及时而起,两人间隔阂不断扩大,继而分居。分居之后,夫妻二人又因三岁孩子的探望问题屡生争议、多次报警,矛盾不断升级,后女方向鼓楼法院起诉要求离婚。

辛果工作室指导法官林冬华接到案件后,第一时间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我和他性格不和,整天吵吵闹闹的,感受不到家的温暖。这婚离定了!”谈话中,原告态度很明确,一再认为双方之间已无回旋余地,希望尽快解除婚姻关系。很快,迎来了第一次开庭。

庭审上,原告依旧坚持要求离婚,被告亦因原告态度坚决感到心灰意冷,继而同意离婚。可随之而来的,便是三岁孩子的抚养问题:夫妻二人均有抚养能力,谁都割舍不下孩子,抚养权到底归谁呢?大家争来争去,怎么都谈不拢。

冷静:解决现实问题,更要解开“心结”

“离婚虽然是解决你们之间矛盾的一种方式,但是否就是最佳选择和唯一答案呢?”家事纠纷,掺杂着很多法律之外的情感和心理因素,需要法官有着敏锐的觉察力和深厚的共情力。根据多年的办案经验,林冬华从庭审发言中判断出:两人之间并未涉及原则性问题,矛盾并非不可调和,仍有和好可能性。尤其是谈及孩子抚养问题时,两人都表现出对孩子深厚的爱,希望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于是,林冬华提出,给予双方一段时间的“冷静期”,让两人回去后再好好思考一下。

一纸判决简单,但如果两人心里的疙瘩没解开,心理阴影经久不散,以后还能相见吗?孩子的探视问题怎么办?林冬华陷入了沉思。“显然,这个案子不能一判了之,要杜绝诉后隐患,就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庭后,林冬华分别找到双方当事人,通过“背靠背”的方式再次与其进行深入交流,力求找到矛盾的症结。

转机:“一别两宽”还是“力挽狂澜”?

在和双方当事人的交谈中,林冬华了解到,双方矛盾愈演愈烈和彼此思维习惯、沟通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能够从心理咨询的角度,对两人进行情感辅导,或许能看到事情的转机。为此,少家庭庭长杨向涛根据鼓楼法院与医疗机构签署的心理咨询共建协议,向江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请“外援”,联系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李春红主任和丁雯医生加入调解,一起为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

七夕节当天,辛果工作室迎来了一次阵容强大的“调解”。一杯茶,一席话,坐下谈。“这是我们请来的心理咨询师,大家有什么困惑都可以一起交流探讨。”调解员金璞华、杨健华向两位当事人介绍。随着两位心理咨询师的引导和现场氛围的铺垫,双方当事人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尽情倾诉各自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感受。在了解完双方的情感模式、沟通障碍后,心理咨询师再对矛盾背后的根源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和谐相处给予专业建议。见时机成熟,林冬华再结合法理,从夫妻感情、家庭、孩子成长等方面指点迷津,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相体谅。经过耐心调解,双方都有所动容,两人矛盾逐渐趋于缓和,谈话的重点渐渐从相互指责转变为对未来生活的规划…… 此时,男方也拿出了为女方准备的七夕节礼物。

“在调解中请来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是我没想到的,着实很用心。”从上午九点一直谈到下午一点多,原告代理人不禁表示,这是他见过最“空前”的调解力度。

圆满:“解决问题后,我们重新开始。”

“法官,我想清楚了,不离婚了。谢谢您,给了我们这个家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几天后,原告打来电话,表示不再坚持离婚。调解员随即与被告联系,组织双方在辛果工作室进行面谈,帮助两人落实好和解方案。在辛果工作室两位调解员的见证下,原本走到婚姻破裂边缘的二人就今后生活事宜达成了一致意见,重归于好。

从吵闹着走进法院,到手牵手相携离开,这起离婚纠纷终于迎来了“片尾曲”,这也是鼓楼法院辛果工作室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一次生动实践。

鼓楼法院在家事审判中始终贯彻柔性司法理念,做深做实新时代能动司法,积极拓展多元解纷路径,织密“诉前、诉中、判后”三层解纷网格,适时植入心理咨询、情感辅导等环节,以情释理,修复亲情,让家事因“和”而解,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供稿:少家庭 丁伟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