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动态 > 新闻中心
【天平的背后】如愿
日期: 2023-12-28 浏览次数:

1703733254792064534.png

一滴水,能折射太阳光辉;

一桩案,能彰显法治道理。

编者按:为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鼓楼法院组织开展“天平的背后”小案大道理讲述活动,并开设宣传专栏,集中展示鼓楼法院及全体法官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履行审判职责,坚持能动司法、主动担当作为,努力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实践和良好形象。

办案故事:《如愿》

讲述人:审管办(审监庭) 余敏

80多岁的张妈妈弱弱地问我,满眼的忧伤。我生怕自己一个回答不好,惹得泪掉下来。

作为一名基层法官,在办案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不少困惑,错综复杂的案情,法律规定模糊的新情况,而这些我都可以通过学习、积累去应对。可是当有人问我,当法律与情理冲突时,你如何抉择?我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一套房,一纸判决

斩不断的羁绊

记得那是去年8月的一天,书记员拿来一本卷,当时我正忙着别的事,就当一个普通的案子,随手放在了一边。等到第二天,我翻开案卷,才发现这是一个曲折的故事。

10多年前,老胡夫妻的女儿在一起车祸中去世了,他们用交通事故赔偿款买了一套拆迁安置房,政策原因没办过户,一家五口住在里面。不料贪心的房主又将房子卖给了叫张兵的人,还办了过户。

围绕“一房二卖”老胡夫妻打起了官司,并拿到了胜诉判决,本想着可以过户时,却得知张兵欠了银行贷款,房子已经被查封了,而银行也拿着胜诉判决要拍卖这套房子。

因为一套房子和法院的判决,他们从素不相识变成了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谁对谁错?何去何从?如何权衡?这是摆在我面前的考卷。

1703733347525025396.jpg

我接手案件后,了解到张兵已经去世,原房主也瘫痪在床毫无负担能力。我来到了张兵的原户籍地,那儿拆迁了,又连跑了几个派出所,依旧一无所获。正当我一筹莫展时,派出所的民警帮我联系到了拆迁安置的社区电话。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张兵的母亲,也是他唯一的继承人。

那个小屋 那张方桌

还有那台掉了漆的风扇

喂……”她告诉我,住的地方不好找,腰不好,如果上门,可以周一或者周三去,因为早上她会去社区医院针灸,顺道去站台来接我。

那天,我依约上门,刚进小区,走廊尽头有个身影。走近之后发现,她腰上还缠着一圈绑带。

我搀着她颤颤巍巍地走进一间小屋。把带来水果放在一张老旧的方桌上,一台掉漆的风扇咯吱咯吱地响着,吹着杯泡好的热茶。她把水端给我,说“不烫了”。我坐着小马扎靠近她,听她讲起她的这一生。

张妈妈年轻时老伴就走了,张兵是她的大儿子,前几年已经去世了。临终前和她提到过,之前买了一个房子,原本是给她养老的,但是被人骗了,房子没拿到,还欠了银行一屁股债……还有一个小儿子,但是前些年因为犯事,也被关了起来。

现在她一个人,独自守着这间小房子,等着有一天,等待着会有人来找她,处理一下那套房子的事,这样她就可以安心地走了……

1703733391810096263.png

回单位的路上,我一直在回想,她坐在那间昏暗的小屋里,那么多年,孤独、落寞地等待着……就像那个已经掉漆的风扇,无限循环往复,咯吱咯吱的声响,仿佛在提醒着她还存在着。

法理和情理如何平衡

我有了新的答案

在那之后的很多天,我一直在想,这个案子应该怎么处理?一方是付了款却拿不到房子的老胡夫妇,另一方是中年丧夫老年丧子的孤寡老人,还有一方是享有抵押权的银行。无论做什么样的取舍,仿佛都有充分的理由,却又似乎说不通。

这个时候我才体会到,老法官曾经说的,法官办理的不仅是案件,有时候也是别人的人生。

我尝试着从抵押权的善意取得和居住权益的保障入手,不厌其烦地给代理人打电话,一趟又一趟的跑银行,做工作。

两个星期之后,合议庭和代理人去张妈妈家开庭。

当我们再次走到小区时,又远远看见了走廊尽头有个身影,还是那间小屋里,那张老旧的方桌,那台掉漆的电扇,和那杯被吹凉了的热茶。不同的是,那天的阳光很好,洒满了小屋。

1703733436033040772.jpg

不久之后,银行与张兵的金融借款纠纷在法院提起了再审,张妈妈在继承遗产范围内承担清偿责任。记得我给张妈妈打电话时,她哽咽了,说:“谢谢你,余法官,我终于等到了……”这是最真切的心声。

老胡两口子如愿拿到红彤彤的房产证,他们笑了,久违的笑了,但笑着笑着又哭了,说——特别想看看那位让他们拿到房子又住得安心的法官长什么样子……

是呀,法官到底什么样子呢?对于老百姓来说,我们什么样,法院就是什么样;法院什么样,公平正义就什么样。这个样子,从模糊到清晰,从单薄到立体,从鸡毛蒜皮到烟火人间……

我无法清晰地定义什么是“人民法官”,也无法准确描述什么样叫“如我在诉”。但我知道,作为一名法官,其实不存在法理与情理的取舍,而是情理与法理的融合,在每一个案件中,把纸上的法条演绎成鲜活的法理,用朴素的价值判断去引导和回应,回应老百姓的一份期盼、一份信任、一份善意,就像回应张妈妈、老胡夫妻那久久的等待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