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

请稍候,正在加载页面……
微博
“守警心”(三)| 传承非遗文化 “托”展美好夏日
发布日期:2024-09-06
浏览次数:368

为进一步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区总工会“大手牵小手”工作要求,切实让“守心之花”开在干警心田上,让各位小朋友在法院度过一个快乐、有意义的暑假,近日,鼓楼法院干警子女暑期托管班组织开展“清凉一夏  快乐‘童’行”之“大手牵小手非遗亲子活动。

summernote-img

(一)感受非遗传承之美

本年度非遗课堂共包括南京绒花、漆扇两项内容,课程伊始,老师带领大家系统学习绒花及漆扇有关知识。

绒花课堂上,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了绒花的起源、发展历程、蕴含的文化内涵、在非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传承现状,同时,也从选择材料、调色配色、刷绒、搓绒、打尖处理等各个环节揭秘绒花制作的神奇过程。

在漆扇之旅中,非遗课程老师详细介绍了手工漆扇制作从选材到成品的数十道工艺。仅制作过程包括:调漆、漂漆、入水、沉转、出水、阴晾的工作,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匠人精心操作,确保漆扇的美观和质量。

本次非遗传承课程将讲座与互动体验相结合,让学员在听讲的同时,也能亲手触摸和感受绒花的质地与美感,感悟漆扇的入水沉转技巧,在实践中感受中华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传统技艺的无穷魅力。

(二)体验快乐“童”行之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亲子课堂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非遗技艺的基本技能,也在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增进亲子感情。

“绒花看起来小小的,但做的过程也太考验耐心了!”有大朋友有感而发。打尖的过程中,需要用剪刀多次少量的将绒毛修剪成为梭子形,看似简单的一个步骤,却需要几十甚至上百次的去修

漆扇的制作主要运用漆艺中的“飘漆”或“漂漆”技法。这种技法利用漆不溶于水的特质,以点、甩、弹、划等手法,在水面绘出图案效果。彩漆漂在水面上,形成发散的色块,极具生命感和随机性。看着制作出的颜色各异的漆扇,小朋友们不禁发出了感慨:“老师,每一个漆扇都是独一无二的…

看似简单的绒花与漆扇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形形色色的问题,于是,师生、亲子与绒花、漆扇之“战”激烈展开,也在这一“斗争”中增进了亲子感情,提升了对中华非遗文化的了解。

(三)铸就文化自信之魂

本年度非遗特色亲子课程,不仅为干警及子女搭建了一个了解非遗、亲近非遗的平台,亲身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价值,也重点培养了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更激发了大家参与非遗保护、传承中华文化的热情与动力,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大家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每一缕绒丝,都诉说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

每一道漆纹,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

让非遗触手可及

让文化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