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

请稍候,正在加载页面……
微博
档案员黄建:保障审判,甘做档案“摆渡人”
发布日期:2018-12-10
浏览次数:1,350

2016年6月,鼓楼法院新审判大楼启用,大楼第五层是该院档案管理中心,由档案员黄建负责,这里保存着鼓楼区建国以来的审判执行等卷宗档案34万余卷,目前还正在以每年新增2.6万卷的速度递增。

如果说个人把记忆留在脑海,那单位记忆就只有通过档案来保存。因此档案之于案件、之于法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黄建始终觉得,作为一名档案员,在经手每一个卷宗归档时,其实也体会着法官的办案过程,管理好档案就是守护着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

她按照库房交通和工作经验,对档案密集架进行归类编码,便于整理好的卷宗能以最快速度上架,也方便后期查阅利用。档案管理中心的每个微小变化,随时牵动着她的心,她仿佛自带“预警”系统,甚至比报警系统还灵敏,连库房细小漏水痕迹都瞒不过她的眼睛,及时要求处理。

档案管理看似简单,实则考验档案员功底。

2013年7月,因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黄建作为合意人选再度回到办公室担任档案员,此前她先后从事过刑事、民事审判和立案工作,当法官她是办案能手、责任心强,做档案员同样业务熟悉、责任心强,但要操心很多,彼时已经47岁的她,毫无怨言,一门心思扑到档案工作中,受到领导和业内同行的肯定。

近几年来,黄建带领她的档案管理团队交出的满意答卷——

2016年4月,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两院档案库房的搬迁、整理,共搬迁卷宗34万卷51万册。

2017年5月,借助数字化扫描外包,在全市率先完成全库诉讼档案扫描,共形成34万卷40万册高清影像资料用于档案利用。日常每年需完成约2.6万卷的新增和上诉卷的扫描、归档。

档案管理对细节的要求极高。这些年她主动适应档案信息化各种应用要求,对归档、扫描和电子卷宗利用等各项工作进行模块式管理,助推档案目标管理。为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她主导建立归档工作“一站式”服务,归档整理室与扫描中心无缝对接,设置了“收档—检查—整改—扫描—装订”的一站式流程。对于需归档的诉讼卷宗,严格执行纸质卷宗与电子卷宗同步归档,加强对卷宗的实质性检查,对有问题卷宗及时督促整改。她知悉每本归档登记簿中出现的问题、原因。

在书记员的眼里,她是一个严厉却十分专业的老师。她通过学习《档案法》、《人民法院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深入了解《刑诉法》、《民诉法》中关于档案利用等方面的知识,自我学习,自我总结,为提高书记员归档质量和效率不遗余力。

同时,完善对新生档案归档后的实时扫描运行措施,使得每年新产生的2.6万余件新生卷宗,经过这条流水线后即成为成品卷宗,登记后进入库房上架,实现了在档案管理系统即时可查阅已数字化的新生档案。

2016年6月,由她起草,办公室出台了《诉讼档案归档工作管理细则》,对各业务庭法官和书记员案件生效后的卷宗应归档、已归档、逾期归档、归档质量进行全面统计,每月通过院局域网进行通报,并将归档情况纳入院内考核。完善通报形式后,将往年逾期的万余件案件催归入库,同时大部分书记员已养成了案件随结随归的好习惯,催归档案成了过去式。

当年底,她倡导建立“归档免检书记员”管理方式,通过树立典型加以引导,以激发书记员工作积极性。目前该院已确定了21名书记员为“免检书记员”,有效降低了部分管理成本。

多年来,她与她的团队在保障审判的同时,着力提升服务的态度和水平,也得到了当事人及律师们的一致好评。她多次被评为省市档案工作先进个人,今年还撰写了“基层法院档案工作面临问题的思考”发表在江苏省《档案与建设》上。

今年,在迎接“基本解决执行难”第三方评估准备中,她所在团队加班加点全力以赴完成了档案整理任务,目前档案“五星级”达标准备工作也到了收关阶段,这位细心、踏实、执着的档案员,还将在她的岗位上,将鼓楼法院档案管理中心,打造得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