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秋阳正好。10月18日,鼓楼法院举行“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南京市力学小学四(8)班的师生及家长代表共计40余人走进法院,进行零距离普法实践教育。在这里,同学们近距离感受法院文化,接受法治熏陶,一颗颗法治的种子悄然撒进心田。
现在,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开启这场沉浸式法治之旅吧~
走过法院文化墙,聆听法治的声音
“同学们,你们能看出,墙上的浮雕是哪个字吗?”
“我知道,这是‘法’字!”
“那这个呢?”
“人,还有天平,合起来是个‘公’字!”
“同学们的观察力都非常棒!人代表以人为本,人字左边放着的是诉讼卷宗,右边放着我国重要的法律,寓意着法院办案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天平则象征着公平公正。”
在鼓楼法院北大厅法院文化墙边,少家庭法官助理胡娟娟从“法”“公”“书写春秋”法院浮雕的构造、寓意说起,引导同学们找出与法院法律相结合的元素,为大家打开一道通往“法治”世界的大门。
穿梭诉服大厅,体验“当事人”第一视角
“同学们,这里就是法院每天来往人数最多的地方啦!看,咱们正对着的是导诉台,这边是立案窗口,还有这里……”望着孩子们一双双好奇而专注的眼睛,胡娟娟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法院工作的全流程,加深同学们对于诉讼服务、多元解纷、智慧法院等工作的了解。
在大厅正中间的天平浮雕前,胡娟娟告诉同学们,这幅浮雕是以法槌底座为背景,点缀以法槌每一次敲击的圆点,既寓意着司法公正,又取“智圆行方”之意,象征着每一次槌起槌落,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法院隐藏的机关可真多!原来每个雕塑背后都有这么丰富的内涵和寓意~”同学们纷纷感叹。
体验模拟法庭,共筑“小小法官梦”
在四楼大法庭,少家庭法官助理胡娟娟、丁伟伊向同学们介绍了审判席的设置、法槌的由来等知识,在互动问答中帮助大家熟悉庭审环境,了解法庭纪律和庭审注意事项。随后,现场播放了一则有关校园伤害主题的短视频,对比了主人公以诉讼解决和自行和解的两种方式,并引出对片名《和·好》的解读。“同学们,短片中的两种结局,你们更喜欢哪一种呢?”
“同学之间应当团结友爱,我认为,他们应该好好交流,道歉后握手言和。”“如果他们自己没法解决的话,还是应当让法官主持公道。”大家各抒己见。
“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如果你是这起案件的法官,你会如何审理并判决呢?”随后,在司法行政科的组织安排下,同学们换上了定制的小号“法袍”“律师袍”等服装,扮演“审判员”“人民陪审员”“书记员”“原被告”“律师”等角色, “沉浸式”体验庭审全流程,亲身体会严肃、庄重、和谐的法庭之美,对审判工作有了更为具体直观的感受。
换装之余,法警王玥还向同学们近距离介绍了手铐、对讲机、执法记录仪等常用的警用设备,让大家了解每一种器械装备的使用情境和具体用途,零距离感受“硬核”守护。
“从走进法院大门的那一刻起,孩子们就被庄严的氛围所感染。法院是做什么的?法官是如何办案子的?在这场沉浸式法治之旅中,孩子们都找到了属于各自的答案。我相信,属于他们的法治梦还在继续……”活动结束后,老师总结道。
筑梦未来,普法先行
下一步,鼓楼法院将以“法院开放日”为契机,持续发挥法院主场阵地作用,依托法院文化建设成果,多方联动搭建法治教育平台,多元融合丰富法治教育内涵,不断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以法治力量护“未”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