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

请稍候,正在加载页面……
微博
执行手记 | 巷子里又冉起咖啡香
发布日期:2024-08-19
浏览次数:1,013

在如火如荼的“小标的、大民生”专项执行行动开展过程中,一家并不起眼的咖啡店却成为了本次执行故事的主角,悄然上演着一场关于法律权威公信与群众理解支持之间交织共生的戏剧。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执行故事,在“起承转合”之中,感受氤氲着咖啡醇香的法治温度。


summernote-img

讲述人:朱伟萍 执行法官

“起”:执行之路,挑战初现

孙某原为某咖啡店店员,入职后该咖啡店并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且未结清工资、经仲裁裁决确认,该咖啡店应向孙某履行劳动报酬等共计5万余元的给付义务,后孙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经查,被执行人名下并无可供执行财产。申请人提出,该咖啡店可能尚在实际经营,但并不清楚法定代表人的联系方式,于是我们向该咖啡店邮寄送达传票,限期到法院谈话,但传票签收后始终未得到回应……

         “承”:咖啡店有设备,我申请扣押!

“该公司为一家咖啡店,店里肯定有价值较高的咖啡机等设备,我申请法院扣押设备!”

“好!为防止被执行人转移咖啡设施,咱们得赶紧过去看看!“说走就走,根据孙某提供的这一新的财产线索,我和书记员朱冰芝即刻协调法警一起上门查看。

summernote-img

然而,等待我们的却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咖啡店的法定代表人已悄然更换,而在执行现场,仅剩下该公司的几位股东在店内,且表示案件应由公司负责,与他们无关。

“转”:群众的力量,指向同一个方向

执行现场情况总是变幻莫测。面对这一新情况,我整了整思绪,便准备换个方向:与现场股东进行沟通,并释明法院可能需要扣押这批咖啡设备。起初,几位股东对执行工作抱有抵触情绪,甚至明确表示咖啡店“不欢迎”我们。但就在这时,店内的客人却成为了意想不到的“调解员”——

summernote-img

“拖欠店员工资?这不能够啊,人家法官说得没错!”“这么热的天,法官你也说得口干舌燥的,来喝点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充当起了“民间调解团”,用自己的朴素的语言,向股东和工作人员解释法院执行工作的正当性和必要性,让原本紧张的气氛逐渐缓和。在客人们的“助攻”下,我能明显感觉到,大股东也变得“不好意思”起来了,便趁热打铁,严肃告知其抗拒执行的法律后果。这时,大股东也终于被说服了,表示愿意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向案外人借款5.5万元进行还款。

“合”:案外人的温情介入,架起理解的桥梁

在接下来的执行过程中,大股东为了筹集资金,积极向案外人借款5.5万元以准备还款。然而,这一举动却遭到了现场小股东刘某的坚决反对。“我不同意!凭什么要借钱啊!”刘某的不理解让执行工作再次面临挑战,甚至扬言要阻止法院扣押设备,并声称即使法院扣押设备后,其也能够迅速重新安装新的设备,而此时事先答应还款的大股东态度也因此有了明显松动。

面对这一突发状况,我将刘某拉到一旁,仔细向其释明相关法律规定,并告知阻碍法院执行工作的严重法律后果。而另一边,答应借款的案外人此时也站了出来,他用自己的经历和智慧,耐心向小股东解释法律程序和配合法院执行的重要性,言语虽然朴实,但一字一句都传递着对执行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最终,在案外人的不懈努力下,小股东终于转变了态度,案件现场执行完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执行后记:

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路人甲”“路人乙”,用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为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铺平了道路。这个充满咖啡香的故事里,不仅仅是一场执行工作的胜利,更是法治精神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体现。在这场执行中,群众与法院携手共进,共同描绘了一幅法治与人文交相辉映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