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烟雨江南的古都金陵,
到被称为“进藏咽喉”青海共和,
相距2066公里, 跨越3520米海拔,
我的援青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
——鼓楼法院执行局四级高级法官段福铸
(援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法院)
在华夏版图的西部,青海宛如一颗澄澈纯净的湛蓝宝石,被岁月与山川悉心雕琢。广袤苍穹下,绵亘的雪山擎着圣洁白冠,辽阔的草原似绿绸肆意铺展。
2024年5月底,根据组织安排,我怀着对法院工作的无限热忱,扛着法院援青的职责使命,带着江苏三级法院领导的殷切期望和同事们的深情祝福,与镇江中院、无锡中院的三位同志,踏上了为期一年的援青之旅。
初见共和:亲切的,热烈的
为适应高原海拔,抵达西宁稍事休整后,我们于次日乘坐汽车穿越文成公主进藏经过的海拔3520米的日月山垭口,来到了青海湖之南、黄河之北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我们受到了青海省、州两级法院领导、同志们的热烈欢迎。
6月3日,我去对口援建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人民法院报到。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涛、院党组成员、执行局赵祯祯局长为我献上了金色的哈达。
经过州、县法院的协调,我住进了江苏高院援建海南藏族自治州中级法院的法官公寓。宿舍在五楼,一室一厅一厨一卫。共和法院同事已为我细致准备了锅碗桌椅等全套生活必需品。我由衷感受到了共和法院领导、同事的热情与关心。
共和县是海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平均海拔3200米。出发时,南京已是初夏,这里却还是春寒料峭。空气稀薄缺氧、气候干燥、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尤其春冬两季,寒冷多风。随之而来的,就是明显的高原反应——血压高、心跳快、睡眠差。经过近一个月时间的适应,我们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改善。
带着火种:播撒着,充实着
根据共和法院院党组提名,6月4日,县人大任命我为共和法院审委会委员、审判员,随后院党组安排我协助副院长管理执行局。7月30日,县人大又任命我为共和法院副院长。我负责执行局法律文书阅核签发、网络冻结、扣划、解封以及案款发放审批。
从最初的兴奋与期待,到报到后的激动与忐忑,我意识到摆在面前的任务还有很多、还很重。为了尽快进入工作角色,圆满完成援建任务,我自觉加强学习,全面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法学功底、管理水平。
温暖同行:通过阅览共和法院2023年工作总结、执行局 “3+1”核心指标、质效数据,我全面了解了共和法院的审判执行工作概况,尤其是对执行工作的重点、难点、堵点做到了心中有数。同时,我还积极参加院里的政治学习,特别是院党组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我每次必参加,每次必发言,每次必交流心得体会。在与共和法院同志们的对话中,不仅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我也更加深刻意识到援青同志要厚植“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情怀,司法审判执行各项工作要着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筑牢稳疆固藏国家安全屏障。
智慧共享:在已有的执行“854模式”基础上,我积极引进鼓楼法院执行工作经验,分享3.0版迭代升级模板及流程图,实现执行工作提质增效。8月中旬,州中院举办全州法院执行业务培训班,我以《执行裁判典型案例交流》为题,精心准备授课PPT,精选执行典型案例,与全州执行条线干警沟通交流并解答具体执行问题。
作为审委会委员,我多次参加审委会讨论决定疑难复杂刑事、民事案件并主动发表意见,在审委会研究制定该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案件审限管理的规定》《关于加强调立审执协调配合推动矛盾纠纷执前化解的工作意见(试行)》时,积极建言献策。结合鼓楼法院审判管理措施,在院上半年审判执行数据会商暨质效讲评会及管理指标提升例会上,我结合如何提升审判执行质量、效率和效果数据指标,与共和法院同志们交流了看法,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建议。
国庆过后,因一名副院长遴选至青海省高院,院党组安排我分管全院民事审判、执行局以及青海湖法庭工作。我深感担子更重、责任更大。
“只有把根扎到泥土里,才能更好地理解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我所分管的青海湖法庭,距离县法院本部开车约两小时,我除了去法庭与全庭人员进行工作交流外,还充分利用周末、八小时以外时间,与主审法官见面,加班共同审核证据认定事实,明确裁判方向。在分管工作之外,我主动担当具体疑难案件审判工作,并审结了青海省高院指令再审的原告邓某某诉被告共和县房屋征收与补偿中心强制拆除房屋行政案件。该案判决后,双方当事人均服判息诉,案件现已生效。
12月上旬,作为分管副院长,我在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作了共和法院《关于执行运行机制改革的专项报告》,获得了到会常委的全票通过,这也充分体现了人大对共和法院执行工作质效提升的认可。
山水一程:温暖着,奔赴着
虽然身处高原地带,但我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大后方”的关爱与温暖。出发前,薛枫院长对我说:“老段,你是西行的勇士!你不是一个人在青海!”让我倍感自豪与信心。
自援青以来,我经常接到鼓楼法院同事们的微信或者电话,对我嘘寒问暖,关爱有加。虽然相隔数千里,但是遇到工作上的难题,院里的同事们总是倾囊相授,毫无保留,让我有了更大的底气。每每这时,我更深刻感受到薛院长所说的那句话,我不是一个人在青海,因为我的身后有着更多的“我们”!
“山宗水源、大美青海”,紧张的工作之余,我利用休息时间,去感受青海壮阔的自然风光。既看见了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青海湖夏秋季节的清澈碧蓝,又看见了冬季的冰封玉砌;游览了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黄河上游第一个大型梯级电站——龙羊峡水电站;掬起“天下黄河贵德清”的黄河水,远眺来自西伯利亚越冬的白天鹅。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最后,再次感谢院领导、同事的关心与支持,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我会积极工作、愉快生活,圆满完成各项援助任务!
“扎西德勒!”